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發布我區工業爐窯大氣污染防治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詳情如下:
基于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分析發現,我區工業爐窯作為工業領域大氣污染的主要排放源,對環境空氣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從我區現階段工業爐窯裝備和污染治理技術水平來看,既有較為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環保治理設備,也存在大量落后生產工藝,環保治理設施簡易,甚至存在沒有任何治理設施的涉工業爐窯企業,行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較為普遍。特別是磚瓦、水泥、化學制品、陶瓷、金屬制品、冶煉、汽車零部件制造等行業,污染治理設施相對落后。因此,深入開展工業爐窯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強化涉工業爐窯企業生產環節的過程管理,實施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對推動我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區工業爐窯大氣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能耗、高污染企業較為普遍
從工業爐窯行業分布來看,主要分布于非金屬礦物制品、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金屬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汽車制造6大類行業,工業爐窯數量合計占全區的比重為82.78%。6大行業在生產過程中,主要以消耗煤、重油等資源為主,且資源消耗量多,污染物排放量大,企業呈現高能耗、高污染的情況較為普遍。
(二)污染治理水平參差不齊
全區共有工業爐窯數量3914個,其中未配套任何處理設施的工業爐窯數量有993個,占比高達25.4%,該類工業爐窯治理水平相當于0。從全區工業爐窯排放污染物去除效率來看,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去除效率分別為89.89%、73.33%、16.20%、0.00%,顆粒物整體去除效率相對較高,其次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去除效率相對較低,特別是揮發性有機物,相當于直排,主要由于未配備揮發性有機物的處理設施。整體來看,不同行業、不同污染物之間污染治理水平存在很大差異。
(三)無組織排放問題較為突出
部分涉工業爐窯行業企業對于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的處理存在一定短板。如粘土磚瓦及建筑砌塊制造行業涉工業爐窯1342個,占全區比重為34.29%,是所有涉工業爐窯行業中工業爐窯數量最多的行業,多數企業未實施密閉管理,其生產車間顆粒物無組織排放問題較為突出。
(四)企業排污監控存在盲區
全區工業爐窯多數未配備污染源自動監設備,僅靠常規檢查難以全面的掌握企業污染物的排放情況,由于部分企業為節約成本,容易出現偷排的情況,污染物難以實現穩定達標排放,使企業排污監控存在盲區。
(五)產業發展較為分散,難以集群整治
我區工業爐窯分布于百色、柳州、玉林、桂林、南寧、河池等市,數量分別為807個、539個、524個、403個、237個、236個,合計占廣西比重為70.16%,各地市涉及工業爐窯行業企業分布相對分散,難以推行集中供熱、供氣等整治措施。
二、主要對策建議
(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一是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完善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行業準入條件,環境空氣質量未達標的各市應制定更嚴格的產業準入門檻。新建涉工業爐窯建設項目,原則上要入園區,配套建設高效環保治理設施。
二是加大落后產能和不達標工業爐窯淘汰力度。以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為參考,對熱效率低下、敞開未封閉,裝備簡易落后、自動化程度低,無組織排放突出,以及無治理設施或治理設施工藝落后等嚴重污染環境的工業爐窯,依法責令停業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依舊未能實現達標排放的責令關閉。
(二)加快燃料清潔低碳化替代
對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為燃料的工業爐窯,加快使用清潔低碳能源以及利用工廠余熱、電廠熱力等進行替代。加快推進煤氣發生爐清理整治,推動淘汰爐膛直徑3米以下燃料類煤氣發生爐,玻璃行業全面禁止摻燒高硫(硫含量大于3%)石油焦,具備改用天然氣條件的,鼓勵改用天然氣。推進淘汰熱電聯產供熱官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加熱、烘干爐(窯)。推動鑄造(10噸/小時及以下)、巖棉等行業沖天爐改為電爐。
(三)實施污染深度治理
一是全面推進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綜合治理。重點解決工業爐窯污染治理效率低、污染物排放未能穩定達標、部分無污染治理設施等問題。按照已有的行業排放標準,嚴格執行業排放標準相關規定,配套建設高效脫硫脫硝除塵設施,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的,應嚴格執行排污許可管理要求。
二是全面加強無組織排放管理。嚴格控制生產工藝過程及相關物料儲存、輸送等無組織排放,在保障生產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密閉、封閉等有效措施,有效提高廢氣收集率,產塵點及車間不得有可見煙粉塵外逸。生產工藝產塵點(裝置)應采取密閉、封閉或設置集氣罩等措施。
三是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深度治理。重點圍繞粘土磚瓦及建筑砌塊制造、鋁冶煉、日用陶瓷制品制造、石灰和石膏制造等主要排污行業,積極推進工業爐窯污染治理升級改造,要求配套高效脫硫、脫硝、除塵設施,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四)開展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綜合整治
要緊密銜接我區發布的“三線一單”、規劃環評等成果要求,制定涉工業爐窯類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的綜合整治方案,同步推進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和企業升級改造。加強工業園區能源替代利用與資源共享,積極推廣集中供汽供熱或建設清潔低碳能源中心等,替代工業爐窯燃料用煤,充分利用園區內工廠余熱、焦爐煤氣等清潔低碳能源,加強分質與梯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形成清潔低碳高效產業鏈。
(五)建立健全監測監控體系
加強重點行業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設,排氣口高度超過45米的高架源,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督促企業安裝煙氣排放自動監控設施。沖天爐、玻璃熔窯、以煤和煤矸石為 燃料的磚瓦燒結窯、耐火材料焙燒窯(電窯除外)、碳素焙(煅)燒爐(窯)、石灰窯、磷化工焙燒窯、鐵合金礦熱爐和精煉爐等,原則上應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安裝自動監控設施,實施動態監控,確保穩定達標。
(六)實施差異化管理
綜合考慮企業生產工藝、燃料類型、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效果、無組織排放管控水平以及大宗物料運輸方式等,樹立行業標桿,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在重污染天氣應對、環境執法檢查、經濟政策制定等方面,對標桿企業予以支持,治污設施簡易、無組織排放管控不力的企業,加大聯合懲戒力度,對無任何污染治理設施且拒不整改的企業予以責令關停。